目前,大数据不仅镶嵌在购物、订票、旅行等日常生活之中,更是在气象学、石油勘探、天文学、医学等诸多科研领域发光发热,其呈井喷式增长的数据量对高层次的分析和洞察既提供了支持,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在医学领域,2003年算是大数据涌现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那一年人类基因组完成了测序。此后,数以千计人类、灵长类、老鼠和细菌的基因组扩充着人们所掌握的数据。每个基因组上有几十亿个“字母”,计算时出现纰漏的危险又同时催生了生物信息学。这一学科借助软件、硬件以及复杂算法之力,支撑着新的科学类型。
漩涡和窄洋流在海洋中传送热量和碳。为了深入相关研究,海洋环流和气候评估项目提供了所有深度的洋流,在此基础上,一幅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的海洋表面洋流示意图集成了带有数值模型的卫星数据。这些示意图利用大数据测量海洋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并监测地球系统的不同部分内部及相互之间的热量、水和化学交换。
互联网作为大数据集成的主要阵地之一,只推特圈每天就会出现超过5亿条推文。为了从这种泛滥的信息中发掘出深层意义,找出其中蕴含的模式,印第安纳大学的Truthy项目曾每一天过滤多达5千万条推文,并得出了下图的研究成果。该图是推特上发布过“bigdata”的用户之间的连接,用户图标的尺寸代表了其粉丝数多寡。蓝线表示一次回复或者提及,绿线表示一个用户是另一个的粉丝。
总而言之,大数据的应用很广,既可做到接地气,也可以高大上。但无论是什么应用,专业的数据服务平台都必不可少。针对这一需求,云创大数据潜心开发了万物云与环境云。
万物云——懂智能硬件的大数据平台,为物联网与智能硬件提供一站式的数据托管服务。对于物联网开发团队而言,万物云(http://www.wanwuyun.com/)相当于为其提供了免费的数据管理外包服务。通过实用的门户平台与账户服务,用户可轻松查询、调用、计算与处理数据,节省30%-40%的工作时间,用以硬件与APP的研发。目前,万物云已经成功用于 PM2.5云检测平台、室内PM2.5监测仪等多个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