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秘史
2019/7/18 11:45:54

IPv6大家都知道,是当前大力推崇的解决IPv4地址紧缺问题的新技术。说它是新技术,其实一点也不算新,从IPv6最早的工作组成立1992年到现在,已过去27年,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中,IPv6年龄甚至有些太大了,IPv6也经历了不少成长的烦恼,而且除了IPv4和IPv6兄弟俩,还有不少不为人知的,接下来就让我们见识一下,了解一下IPv6的秘密史。  IPv6的“6”表示的是TCP/IP协议的第六个版本,IPv4的“4”表示的是TCP/IP协议的第四个版本,除了这两个版本,当然还有其它版本,TCP/IP协议其实从IPv1开始,到现在IPv10都已经出现了,这些不同版本之间并没有关联,也不是简单IP地址长度的长短。TCP/IP协议来自于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1973年夏天,DARPA的卡恩和瑟夫开发出了一个基本的改进网络协议,就是TCP/IP的雏形,很快在1974年,DARPA和BBN(位于美国麻塞诸塞州剑桥的高科技公司)、斯坦福和伦敦大学签署了协议开发不同硬件平台上均可支持的运行版本。当时总共有四个版本被开发出来,最开始有TCPV1和TCPV2。1975年,在斯坦福和伦敦大学之间进行了测试,1977年11月,在美国、英国和挪威三个国家之间又进行了测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对TCP/IP协议做修补。到了1978年春天,TCP/IP被分成为TCPV3和IPv3的改进版本,后来一版就是稳定的TCP/IPv4版本,IPv4从此走向上历史舞台,世界迎来了网络时代,IPv4因此也统治了互联网近五十年。在IPv4之前有IPv1~IPv3 三个版本,这些版本的内容现在已经很难找到,鲜有资料对这些版本定义的内容做介绍。IPv3和IPv4最为接近,IPv4在IPv3定义的基础上又做了些删减,最终定稿。1983年1月1日IPv4得以正式部署,1984年,美国国防部将TCP/IP作为所有计算机网络标准,后来IPv4很快成为互联网的网络标准协议。  IPv4的巨大成功掩盖了其它IPvX 的锋芒,其实在IPv4取得普及之前,DARPA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巨大影响效果,它们设计之初也只是想解决军方内部的一些通信问题,再加上当时的计算机和光纤通信技术都不成熟,所以最初二十年里IPv4也过得并不好,IPv4就没引起多少人的关注和使用。不过研究还得继续,很快又出现了IPv5。IPv5是一个实验性的资源预留协议,被称为因特网流协议(Stream Protocol,流协议),目的是为了提供服务质量QoS,支持多媒体(语音\视频和实时数据流量),在互联网上实时传输,IPv5由两个协议组成,一个是用于数据传输的ST协议,另一个是流控制消息协议SCMP(Stream Control Message Protoco),又称为ST2。IPv5设计的目的并不是要取代IPv4,而是希望多媒体应用同时使用这两类协议,采用IPv4传送传统数据包,IPv5则用于传送承载了实时数据的数据包。RFC 1700就是IPv5标准定义的雏形,虽然从未真正实现过,IPv5最终被融入IPv4协议当中。在IPv4中有个资源预留标准是传输层协议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资源预留协议),可实现在IPv4上由接收端发起的资源预留请求,有关RSVP在RFC 2205中有详细阐述。到了1994年,IETF工作组开始研究“互联网下一代协议”时,他们需要一个新版本号,但IPv5已分配给ST协议,他们选用了IPv6。IPv6是IPv4的替代版本,与IPv5并没有关系。  众所周知,IPv6的设计主要是为解决IPv4地址短缺问题,所以IPv6协议定义中多少都有些IPv4协议的影子。IPv6并不是将IPv4推到重来,大多数协议的处理都有继承,并针对IPv4实际使用中遇到的缺陷进行改进。在IPv6出现之前,其实早有IPv7出现了,只不过IPv6定义出来的早些,先抢了一个版本号。IPv7是在1992年就由Robert Ullmann提出来了。1993年,在RFC1475中进行了更详细描述,其标题为“TP/IX:下一代Internet&rd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物联网世界--物联网资料和交流中心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